第437节(2 / 2)
提升这些人的技术水准认知。
&esp;&esp;争取下一次自己只要甩出图纸,他们就能正确的制造出零部件。
&esp;&esp;因为可以预见的,到了后面的装备制造难度越来越大。
&esp;&esp;刘海就准备培养一批制造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骨干。
&esp;&esp;不求让这些人理解整个发动机的设计以及原理,只是让这些人能够按照图纸把单个零件制造完成,这就足够了。
&esp;&esp;当然这几十个人幸亏也有李大力这些人在里面带着,维修科这边的人早前有过制造直升机的经历。
&esp;&esp;四月中旬的时候,刘海看着涡轴零部件制造进度已经完成。
&esp;&esp;就准备开始着手组装,涡轴发动机的组装也交给专门的小组来做。
&esp;&esp;刘海之所以要分开,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。
&esp;&esp;因为刘海不能要求这些工人又要能制造零部件,又要会组装。
&esp;&esp;那对别人的要求太高了,刘海就从这些工人里面选出几名比较拔尖的技术人员,开始带领他们进行成品组装。
&esp;&esp;而其他人继续制造零部件,反正涡轴发动机后面需求量不低。
&esp;&esp;马富强就成功从制造零部件的小组调到了组装小组。
&esp;&esp;组装小组的人并不是很多,只有三个人。
&esp;&esp;马富强算一个,李大力算一个,还有一个张建国。
&esp;&esp;因为组装这种发动机并不需要太多的人,人多了反而手杂。
&esp;&esp;而且做这种的涡轴发动机,并不需要流水线制造,一方面是需求量没那么大,另外一方面不适合流水线制造。
&esp;&esp;“今天我带领大家组装我们厂自行设计,自行制造的第一台涡轴发动机。”
&esp;&esp;“你们不需要了解涡轴发动机的运行原理,只是需要知道怎么正确的安装每一个零部件。”
&esp;&esp;“第一台涡轴发动机,我与李大力两个先进行组装,马富强你拿着组装手册,对比我跟李大利两人的组装步骤,张建国你负责在一边给我们两个递零部件,顺便按照我的要求进行记录。”刘海直接开始布置任务。
&esp;&esp;马富强就拿着厚厚的组装手册,这上面有所有零部件编号以及组装步骤,包括每一个零部件怎么组装?
&esp;&esp;张建国另外一边就是记录责任卡,李大力与刘海两个人就开始组装。
&esp;&esp;刘海拿起一个零件,开始说这个零件编号以及组装方法。
&esp;&esp;李大力就在旁边开始组装,张建国则记录组装时间,组装人,以及组装的零部件编号。
&esp;&esp;马富强就在一边对照组装手册。
&esp;&esp;刘海真正动手的时间比较少,基本都是在指挥李大力该怎么做。
&esp;&esp;李大力跟着刘海这么多年,只是在航空发动机专业知识方面还有很多不足,但是单纯的动手能力一点也不差。
&esp;&esp;至于其他维修科的人,还在其他几个小组里面承担重要责任。
&esp;&esp;因为零部件还在继续制造,有维修科的人在里面当中坚力量,可以让其他技术人员尽早掌握制造技术。
&esp;&esp;马富强第一次知道,涡轴发动机有这么多门道,里面组装的这么多零部件,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有严苛的组装要求。
&esp;&esp;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来,用了四天时间,涡轴发动机组装完成。
&esp;&esp;涡轴发动机组装完成之后,刘海又开始搭建试验台。
&esp;&esp;试验台搭建完成之后,就到了最关键的试车环节。
&esp;&esp;试车的这一天,孙爱国的心理其实稳稳的。
&esp;&esp;为什么孙爱国心里很稳呢?那是因为涡轴发动机制造车间,还在持续不断的制造零部件。
&esp;&esp;如果刘海没有把握,就根本不会让车间继续制造零部件。
&esp;&esp;孙爱国还有主管军工的副厂长,正在一边等着试车。
&esp;&esp;涡轴发动机被放在实验台上,各个管线管路连接妥当,刘海又重新检查了一遍。
&esp;&esp;然后就开始试车,伴随着辅助动力设施的启动,涡轴发动机也开始正式启动。
&esp;&esp;低沉的呜呜声之后就是巨大的呼呼声。
&esp;&esp;涡轴发动机本质上也是涡轮发动机,巨大的吸气声掩盖了喷气的声音。
&esp;&esp;大家都听着刘海的命令,刘海这边听着发动机的声音没有多大问题。
&esp;&esp;然后密切注视着仪表,准备随时进行停机。
&esp;&esp;低功率运行了十几分钟之后,刘海就熄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