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章(1 / 1)
郦黎心中腹诽,表面却镇定道:“那陆卿可知朕招你进宫,所为何事?”
快说!只要你主动开口了,朕就不用操那么多的心了!
他一脸期待地看着陆舫。
陆舫心中憋笑,但却一本正经地装傻:“臣愚钝,恳请陛下为臣解惑。”
“我……”郦黎有点儿卡词儿了,但他看着陆舫游刃有余的模样,心中又不爽起来。
明明他才是皇帝,这人怎么一副他是大爷的模样?
“解惑可以,”他决定主动出击,扳回一城,“但你得先回答朕一个问题:那天义卖会上,你为何会站出来为朕说话?”
陆舫本想说些忠君报国之类的空话,但看到郦黎的眼神,他又临时改变了主意,坦然道:
“因为臣觉得,陛下兴许会给臣带来惊喜。”
“大胆!”
郦黎猛地起身:“陆舫,你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大逆不道的话吗!你是在瞧不起朕?”
陆舫噗通一声,非常丝滑地跪下了,但神情仍旧镇定如初:“非也。臣只是不想欺瞒陛下而已,但这的的确确是臣的心里话。”
“而且先不说陛下在义卖会上戏耍奸逆、收敛财宝,此乃思虑缜密一箭双雕之计,令微臣敬佩不已;后又能把握时机,彻底清除掉罗登这一心腹大患,令严党自乱阵脚,微臣心中唯有叹服二字,何来瞧不起之说?”
不得不说,陆舫还怪会拍马屁的。
郦黎听完之后,虽然注视他的眼神仍有些不善,但心中的冒犯恼怒已散了大半。
“起来吧,”他没好气道,“我算是知道,陆仆射在朝中的风评为何如此之差了!”
陆舫笑了。
和跪下时一样,他站起来的速度甚至还要更麻溜一些,他慢斯条理地掸了掸裙上的尘埃,“陛下也听到了臣的那些传闻?臣惶恐。”
“谁惶恐你都不可能惶恐,”郦黎无奈道,“不过说老实话,朕还挺喜欢你这种性格的,坐吧。”
待陆舫落座后,郦黎却并没有随他一同坐下。
相反,郦黎还正色向他鞠躬行了一礼,惊得陆舫立刻火烧屁股似的从座位上跳了起来,脸上终于没了方才从容不迫的气度。
“陛下何至于此!?”他失声道。
郦黎直起身,正色道:“朕找先生来,是为了向先生请教一件关于社稷苍生的大事,朕久居深宫,对朝中局势一知半解,还望先生不吝赐教。”
是他之前的想法太天真了。
古代不仅有兵荒马乱,还有饥病灾年,霍琮那边光是忙着赈灾,压力就已经够大了,这种时候再叫他腾出人手和精力处理京城事务,郦黎觉得,那自己也太废物了点。
还不如现在就找棵歪脖子树,自挂东南枝去。
正如他把霍琮当成救命稻草一样,真到了山穷水尽的那一天,他也是霍琮最后的依仗。
他必须得保证,他的好哥们有个稳定的大后方。
听闻陛下此言,陆舫的神色也凝重起来。
他问道:“陛下所问何事?”
郦黎定定地看着他,掷地有声地吐出三个字:
“除严党!”
面对他斩钉截铁的三个字,陆舫沉默许久,不答反问:
“陛下可知道,现在京城外是何状况?”
郦黎坦诚道:“正是因为不清楚,所以朕才向先生请教。”
陆舫苦笑:“先生当不起,臣也不过是管中窥豹,只能大略说上三个方面。”
郦黎却称呼这点异常坚持:“先生请讲。”
陆舫也不再推辞,整肃神情,负手在风雪亭中朗朗道来:
“第一,朝廷多年养虎为患,如今荆、凉二地藩王之势已成,俨然为国中国,若不加以遏制,以臣观之,十年……不,五年之内,必成大祸。”
郦黎颇为赞同地点头。
“第二,边疆武备废弛,官佐军士多贪夫狥利,侵渔百姓,号为难治。一旦南、北匈奴统一,各以其力来侵,攘肌及骨,届时,中原必有大难!”
郦黎糊里糊涂地继续点头。
但其实,他只艰难地听懂了一小半。
好多生僻词,感觉在上语文课……
大概是看出了皇帝内心的懵逼,陆舫咳嗽一声,换了一种更通俗易懂的说法总结:“总之,第二条臣说的就是边关之患,与藩王问题根出同源,归根结底,都是朝廷对地方的管控力度下降所导致的。”
郦黎懂了,问道:“那第三条呢?”
“第三条,臣也只是听闻,”陆舫说道,“数年前,民间兴起了一个名叫‘黄龙教’的教会,堂庵遍布南北,聚众多者千百。”
“近年来天灾频发,严弥又为敛财巧立名目,增设苛捐杂税,百姓活不下去,或成为流民背井离乡,或落草为寇为祸一方,但这背后,也多有黄龙教在推波助澜。”
“尤其是东莱一地,几乎家家户户信教。甚至有传言说,当地百姓只知黄龙上仙,不知真龙天子。”
郦黎听完,只觉得前途暗淡无光,好不容易装出来的一点豪情壮志,全都像漏气的气球一样瘪了个干净。
“陆仆射说这么多,是想告诉朕,”他干巴巴地说道,“即使除掉了严党,朝廷依旧内忧外患,所以朕还不如维持现状,只要洗干净脖子等着当亡国之君就行了,是这样吗?”